第一百五十九章齐聚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

房间中。  

一道道人影端坐。  

为首的,是古云大儒,以及一众南派大儒。  

对面,则是宋知书与陈景云二人。  

就在刚刚。  

他们已经将之前雍州城发生的事情,以及斩杀三皇子的原因,全部告知。  

“大周三皇子,确实该死。”一名大儒开口,眼神当中带着无穷怒意。  

拿着雍州城数十万凡人百姓的性命,作为自己立功的阶梯。  

这对于儒家读书人而言,无疑是罪大恶极的。  

即便那些只是凡人。  

可也是一条条鲜活的性命啊。  

“三日之后,关于三皇子死的事情,会在城主府召开相关讨论,各大势力都会到场,不过宋小友,接下来你什么都不要管,到时候也无需出现,所有的一切,都交给我们就好。”  

这时候,古云大儒开口了,语气非常认真。  

因为他非常清楚,有许多势力,都是冲着宋知书而去的。  

如果到时候对方出现,一定会被各种针对,或许还会有人直接选择出手。  

毕竟现在的问题是,三皇子的死已经并不重要了。  

重要的是。  

大多数人都想得到那最大的一份圣人造化。  

在这种情况下,古云大儒所想的只有一件事情,就是不管使用任何办法,都要保住宋知书。  

而到时候,以自己为首的南派读书人,全都会一力抗住,这是他们在来之前,就已经决定好的,且还有一点,那就是三皇子,确实该死。  

若真论起来,宋知书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,只是现在,事情很难办。  

所以他们能做的,也只有这些了。  

“既然是学生做的,那学生便会一力承担。”  

可此时,宋知书却微微摇头,知道古云大儒的好意。  

但他并不愿意别人,去为自己去承担一些事情。  

况且,斩杀三皇子本就没错。  

问心无愧。  

如果,到时候自己没有出现,岂非是心虚了?  

所以此刻,宋知书再一次开口:“而且如果到时候学生没有出现,难道他们就会就此算了吗?显然不会,既如此,该面对的,还是要去面对,我不会逃离。”  

当初,在太昊剑宗,面对几个朋友被诬陷,那时候自己很无力,想过暂时离开。  

等到时候积蓄完力量之后,再想办法为几人伸冤,但那样有意义吗?  

既然知道有问题,那就要说出来。  

此为知行合一。  

故而。  

就算宋知书明白,现在的事情已经不是单纯关于三皇子的死了。  

有各大势力参与其中,局势会比当初更加复杂。  

不过就算如此,他依旧会坦然面对。  

闻言。  

古云大儒与其他几位大儒相视一眼,他们听出了宋知书言语中的坚定。  

最后,没有人说话,只是轻轻点头,因为对方说的那些,也确实是事实,逃避并不是办法,该面对的,还是需要面对,怎么都无法逃脱。  

就算现在没事,那之后呢?  

尤其是宋知书没出现。  

那些大势力,是不是就直接定罪了?  

“好,到时候,我们也会陪你一起。”古云大儒开口了。  

不过他和众位大儒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。  

即便各大势力发难。  

就算付出性命,也一定要保宋知书无虞。  

其他儒家学派的大儒,此刻也在赶来的路上,他们不相信,集合整个儒家的力量,会没有任何效果。  

“多谢。”  

听到此话,陆渊微微躬身。  

旁边的陈景云看到这一幕。  

眼神中亦有钦佩之色,自从抵达知行境之后,他就已经完全理解了宋知书的做法。  

而对方的回答,也与自己想象的一模一样。  

随即。  

众人没有再多说什么。  

因为已经没有意义了,接下来最重要的,就是等待三日之后到来。  

而此刻,雍州城中,已经聚集了非常多的修士,还有各大势力的强者,非常热闹。  

每个人都知道,在不久之后,一场大事件即将会到来,在那时候,或许这个世间的格局都会为之变化。  

毕竟看现在这阵仗,并非一个三皇子就能引起的。  

更有些人,已经得到了消息。  

宋知书身上,可能有最大的一份圣人造化。  

那些大势力齐聚,有很大一部分,就是因为这个而来。  

甚至于有人,想要借三皇子的事情,掠夺圣人造化。  

不仅如此。  

或许这一次,各大势力也会因这一次事件,重新洗牌!  

一时间,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,散修、宗门弟子等等也从四面八方而来,宗门弟子或许没什么,不过大部分散修,都是想要支持宋知书的。  

毕竟如果没有多方的话,现在的散修,根本就享受不到这么多的资源。  

三皇子,虽然也是所谓的散修盟道子,可却没有多少人在意。  

对方处于上层,就算换了一个身份。  

但终究不是以人类。  

就这样。  

时间一点一滴过去。  

终于,三天之后。  

雍州城主府。  

这里一道道强大的气息弥漫出来,同时天上有一些身影不断御剑降下。  

为了此次事件,众人特意在城主府划了一个巨大的会场。  

让各大势力的代表落坐下去。  

按照之前大周王朝的说法,是要弄清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