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二章决断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

“什么?你要去雍州城?”  

当徐长御听到此话后,不由皱了皱眉头,继续道:“雍州城现在局势虽说严峻,但已经封城,想要进去很难,还有一点,就是那姬元身份不一般,也是道子。”  

“他如今处理妖魔事件,可以说全权负责,你作为散修盟道子,如果碰了头怕是不太好啊。”  

他不知道宋知书为何突然要选择进入雍州城,想着应该是担心那里的局势。  

可现在双方都是道子,也各自代表了身后的不同势力。  

看起来或许没什么,但若有什么问题的话。  

很容易被人拿出来做文章。  

换句话来说,宋知书去了,即便什么都不做,那都是蜀山剑宗和大周王朝的正面碰撞。  

现在各大宗门和大周王朝的关系并不好,且作为蜀山真传弟子,徐长御知道的事情也很多,就比之前在选定散修盟道子的时候,各势力之前都进行了明争暗斗。  

道子之间在执行妖魔任务的时候,互不干扰,这已经成了默契。  

毕竟这影响到日后散修盟这股势力会被谁掌控。  

没有人会掉以轻心。  

所以徐长御的意思也非常简单,希望宋知书在这时候,不要冲动行事。  

故而最后在稍作思考后,又补充了一句:“再说,现在那三皇子早已经表态,说能够解决雍州妖魔事件,你若是担心,可以等到事情结束之后再去。”  

“我明白你的顾虑。”  

宋知书沉吟一声,继续道:“但我总觉得有些奇怪,徐道友之前说过,本来雍州城的妖魔之乱,影响范围很小,那位三皇子也早就到了,可现在过了这么久,乱局非但没有得到平息,反而愈演愈烈。”  

“现在已经有很多凡人百姓遭了妖魔毒手,若再这样下去,死的人只会更多。”  

他没有点明自己的猜想,觉得所有一切都是那大周三皇子计划的。  

依旧从凡人性命的角度出发。  

毕竟这种事情不能确定,宋知书也不想平白带着恶意去揣测一个人。  

去,也只是想要调查出真相而已。  

“这”  

徐长御到底是蜀山真传弟子,完全听出了宋知书那席话中的言外之意。  

事实上,他对于此次雍州之乱也觉得有些奇怪,最初知道消息时,并没有多少人关注,可现在呢?当今世间各大势力的目光,都集中了起来。  

初看或许没多大的问题,但仔细想想的话,这事情确实有些太巧了。  

本来雍州妖魔之乱,不过是小范围事件,根本没有引起关注。  

可现在不同,影响实在是太大。  

先不提其他,若雍州之乱被解决,那大周三皇子的功绩,绝对是非常大的。  

徐长御为人正直,但不代表他不会思考,将事情的前前后后全部联系起来。  

“你的意思是”一时间,徐长御都有些心惊了,因为如果确定的话,那三皇子做的一切,绝对算得上是用心险恶,甚至于残忍了。  

“这一切我还只是猜测而已。”  

宋知书摇了摇头,继续道:“所以我才想去雍州城一探究竟。”  

现在的情况,就是找出事实,若是假的,那一切就都没什么了,甚至于他对于姬元心中都会有敬佩,毕竟一个人抗住妖魔,换做别人,还不真一定能做得到。  

可如果现在的猜测全都是真的,那就是另一番光景了。  

“好,我陪你一起。”  

徐长御也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,知道雍州城一行绝对是必须的。  

他知道,如果有些事情确定了的话,那一场争斗在所难免,虽然这样一来,有可能会打破各大势力之间的一些平衡,但现在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。  

雍州城内,许许多多的凡人百姓都已经死了,且城内现在还有人。  

这是多少条性命啊,绝对不能忽视。  

“好。”  

宋知书点了点头。  

自己现在的修为还不算强,能有徐长御陪同,确实能省下许多麻烦。  

思绪至此,他将目光放在身边的陈景云,正准备说点什么。  

“我也一起吧。”  

陈景云当即开口,直接道:“既然是一起来的,那有些事情就一起去承担。”  

从刚刚二人之间的对话中,他已经意识到了些许问题,也明白这或许不是自己能够承担的,不过依旧义无反顾,正如说的那样,一起承担。  

纵使明白自己人微言轻,改变不了什么,但却想做点什么。  

宋知书看着对方,稍加思索后,最后还是同意了。  

随即。  

三人没有任何犹豫,直接御剑而去,前往雍州城所在。  

勋阳距离雍州并不远,按照他们的速度,却就是一夜时间而已。  

雍州城。  

与之前不同,此刻的整座雍州城,都笼罩在重重黑色雾气之下,连大日的光辉都笼罩了,强大的妖魔之力,从城内不断涌现传,不过这些妖魔之力并不强,而是因为数量足够多所形成的。  

而从外面看,根本感觉不到任何里面的凡人乃至于修士气息。  

正如传言所说的一般,局势非常严峻。  

不久后。  

有三道刺眼的光芒自半空中落下。  

正是宋知书三人,他们在看到这种情况之后,皆是皱起眉头。  

这才过去多久,妖魔之力居然已经如此浓郁了?  

随即,几人没有犹豫,向着城内赶去。  

不管是不是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