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九章计划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

大周三皇子姬元手指敲击桌面,说出这样一句话。  

没错,他要做的事情很简单,那就是将雍州妖魔事件扩大,引得各大势力关注。  

如此一来,每个人都知道雍州的局势极为严峻,所有人的注意也会被吸引。  

而等那时候,他再施展手段,将所有危机全部解决。  

只要成功。  

那世人就会铭记大周三皇子的功绩。  

也会让散修盟、各大宗门以及万世阁认定,他的功绩非常之大。  

甚至于可以一举将其他几个争夺散修盟主的道子直接压下去,为自己铺平道路。  

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,到底会死多少人,亦或者酿成多大的祸端,在纪元眼中都算不上什么。  

因为他一直都信奉一个道理,所谓成王败寇,只要成功了,那一切就都是值得的,一旦到时候他掌控散修盟,那就会成为大周王朝的一个强大助力,与各大宗门分庭抗礼。  

而作为散修盟盟主的他,无论身份还是地位,都会直线提高,参与各项大事之中。  

所以从一开始,姬元打的都是这个主意,也在坚定执行着心中计划。  

毕竟,成为散修盟道子后,已经意味着他再无资格继任大周皇帝的位置,虽说之前机会也不大,有一个太子压着,但总归是有希望的,可现在不同,连资格都没有了。  

因此姬元心中的想法只有一个,便是从另一个方向,掌控局面。  

否则的话,雍州妖魔事件以他的能力,早就解决了。  

根本不会拖到这个时候。  

姬元想要花费最少的时间,最小的代价,一举走在所有人前面。  

很显然,他的计划不错,一直都没有失误,也很顺利。  

“可”  

护卫有些为难,他是姬元的亲卫,所以可以说很多不该说的话,稍稍犹豫之后,还是开口道:“殿下您这样做,太过冒险了,万一被发现查清楚的话,殿下您恐怕要深陷漩涡之中了啊。”  

正如说的那样,对方可是在拿一座城冒险啊,已经有许多凡人百姓受到了影响,化为了阴魔。  

如果没有被发现,那肯定没什么,可若是被知道,传出去那必然就是大事。  

拿着凡人性命,只为了立功,这种做法和妖魔又有什么分别呢?  

护卫担心的就是这一点。  

“这算什么?”  

可姬元却不以为然,眼中带着冷意:“当初慕长歌为了应对晋州妖魔大乱,就可以提出抹除整个晋州的计划,我不过是牺牲一座小小的雍州主城而已,即便被人知晓,又能指责本殿下什么?”  

晋州属于重地,也是大周最为重视的区域之一,仅次于云州。  

但雍州就不一样了,连青州都比不上,疆域也不算大。  

可以说存在感很低,没有人在意。  

而姬元也认为,自己这样的做法,为的是清除妖魔,没什么问题。  

慕长歌可以做的事情,他也可以做。  

“这”护卫还想再说点什么。  

但下一刻姬元却罢了罢手,直接道:“好了,我意已决,不必再多言了,而且此计划也不会花太久时间,你去办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。”  

说完这些,他双眸紧闭,显然却是不愿意再多说什么了。  

“是殿下。”  

护卫叹了一口气,也没有再多言。  

躬了躬身后,便直接走出此地。  

他总觉得,再这样下去的话,肯定会出问题,可自己却又什么都做不了,最后只能选择听从。  

与此同时,在另外一边。  

宋知书三人已经远离了雍州城。  

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姬元到底要做什么,可现在不好插手,毕竟还有任务在身。  

而以三人的速度,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勋阳城也用不了多长时间。  

一路上并没有停歇,正如徐长御预测的那样。  

他们在第二天一早就到了。  

勋阳城主是一个筑基境修士,并不算强,城内有数十万百姓,因为整个雍州的存在感都不算强,故而勋阳城内的修士也并不多。  

之前徐长御已经说过,这里发生的妖魔事件,连结丹境修士进入后都消失了。  

现在城内可谓是人心惶惶,城主也根本做不了什么,只能期盼有人前来。  

故而在看到宋知书三人后满脸兴奋。  

开始介绍城内的情况。  

确实很严重,几乎每天都在死人,仅仅是这段时间,已经有数千人死了,并且化为了妖魔,按照勋阳城主的话,再这样下去,怕是过不了多久,勋阳怕是会在不久之后沦为一座死城。  

宋知书在听到后,也觉得事不宜迟,带着陈景云准备离开行动,剪除妖魔之乱。  

至于徐长御,则依旧和之前一样,在城外等待,不会插手。  

毕竟他属于宗门势力,加之本身修为在金丹,若选择帮助的话,宋知书这次根本就不会被列入道子任务。  

而勋阳城主,在听到徐长御不参与,只在外面压阵的时候,顿时就愣住了。  

他修为虽然不高,却能看出三人之中最强的就是徐长御。  

现在对方不出手,那妖魔之乱怎么解决?  

对此。  

宋知书也没有什么解释的,和陈景云进入寻阳城。  

现在是白天,加上大多数妖魔都是普通的阴魔,就算作乱,也影响有限。  

二人在入城之后,先是解决一些比较凶悍一些的阴魔,然后等待夜幕降临,因为他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