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一章联盟(2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

那拔得头筹几乎是没有任何悬念的。  

但也正因此,各大学派才选择联合起来抵制。  

在大会召开之前,就已经确定了第一,那还有什么意思?其他学派怕是根本没有登场的机会。  

对于这些,南派儒家虽然并不认可,但最后只得同意,这也是他们主持大会的条件。  

而宋知书也总算清楚了,为何最后一次见古云大儒的时候,对方言语中有些担忧,原来不就因为更多新的学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还有就是大学之道被限制了。  

至于所谓的王派,他也知道,全称王道学派。  

并非开创那个学派之人姓王,而是这个学派主张天下一统,以儒家治世,奉王朝为尊,这便是王派名称的来源,也就是为何,大周王朝会鼎力支持的原因所在。  

当初,开创王派的那位圣人,就是帮助大周奠定了天下共主的人物。  

这个学派也因此,每一代都会出一位帝师。  

只不过,伴随着大周王朝对各疆域掌控能力的不断减弱,加之世间宗门的崛起,王派也逐渐开始没落,直至这一代大周圣上鼎力支持王派,又逢宗圣坐化,儒家不再受到,王派也逐渐追赶了上来,大有和宗圣一脉一较高下的迹象。  

当然,无论是宗圣一脉亦或者王道一脉,都稳稳地压制了南派一脉。  

“多谢程先生告知这些了。”  

宋知书在初步了解儒家各方面的事情后,当即微微拱手。  

程宏属于宗派,相当于和自己并非同门,但在这方面却可以全说出来,应该感谢。  

“宋先生客气,都是我该做的。”程宏一笑,并未在乎:“虽说你我属于不同的儒家学派,可到底都是读书人,我也希望宋先生有机会走上圣人之道。”  

“当今世间,实在太需要有一位圣人了,妖魔乱世,生灵涂炭,老夫想,这是每个读书人都想看到的。”  

不同的学派,放在仙道,就相当于是不同的宗门,可读书人之理,虽有门户之别,但目的是一致的,就犹如龙源大会的召开,各大学派看上去都吵的不可开交,甚至于都会打起来。  

可在此之后,该是如何就是如何,并不会将其完全放在心上。  

儒家一门,说白了都为一家人。  

自己吵吵没什么,若有人做一些阴险之事,是断断不容的。  

思绪至此,程宏稍作沉默,然后望向宋知书继续道:“老夫是青州书院院长,有许多事情要忙,所以龙源大会是去不了了,不过到时候景云会前往,他现在是入知行的关键,去龙源大会,也能长长见识,宋先生可以与之同行,届时小友有别的问题,也可询问。”  

“不过距离龙源大会召开,还有一些时间,宋先生也不用着急去,届时景云会来提醒。”  

“好。”宋知书点头,前往龙源大会的路上,也确实需要有人同行。  

且自己在儒家上的确还有许多疑惑,有陈景云在身边,可以更加方便一些。  

“那就不再打搅宋先生了。”  

程宏见该说的已经说完了,也不再选择停留,直接站起身来,拱手告辞。  

陈景云也点头一笑,他去龙源大会,自然不是参与其中,而是想办法进入知行境。  

而能够与宋知书同行,对其来说也是好处多多,说不定也会有自己的造化呢。  

至于宋知书,则没多说什么,将二人送出房间后,收拾了一下也出去了。  

闭关多日,总得出去走走,看看外界的变化。  

青州城的街道还是和之前一样,不过却更加热闹了,散修的数量多出了很多,这些宋知书大致能猜出一些,可能是由于自己的原因。  

按照蜀山掌教所言,现在的他在天下散修,尤其年轻一代散修心中,名望是相当高的。  

也正因此,才一定要自己加入散修联盟,以方便吸引更多的人。  

这让宋知书也有些无奈,所以特意找了件斗篷遮住身形,防止被人认出,他也不希望以后每出去一次,就有人来打招呼,虽然没什么,但未免太过麻烦了些。  

此次出来,只是为了了解一些情况而已。  

“听说没有,三大剑宗和各大宗门联合发布了一个消息,要建立散修联盟。”  

“知道啊,据说我们散修界的老前辈剑疯子,是散修联盟首任盟主。”  

“还有,宋先生也加入其中了,怎么样,我们要不要行动?”  

“当然要啊,入了散修联盟,我们的力量就集中起来,未来也不怵那些宗门弟子了。”  

“那还等什么,去万世阁报名啊。”  

大街上,小巷中,一个个散修都在讨论最近的大事。  

如宋知书预料的那样。  

在自己闭关的这一段时间当中,有关于散修联盟成立的消息,也彻底传了出来。  

剑疯子作为盟主,同时以三大剑宗为首的各大宗门号召天下散修可以加入其中,以防止未来发生的妖魔事件,同时宣称宋知书已经加入,并且会作为未来盟主的人选之一,成为道子。  

想加入散修联盟的,只要前往所在地的万世阁报名,然后领取身份令牌就可。  

万世阁作为遍布人族修行界的一个势力,来做这种事情再合适不过了。  

所以宋知书也看见青州所在万世阁,聚集了相当多的散修。  

显然,各大宗门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。  

不过这其中也有剑疯子这样的强者的原因,毕竟这位是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