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七章离宗(3/6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

就要开战了。  

最后惹得掌教都亲自降临,选择当众认罪,才平息了此事。  

而一切的一切,就只是因为杂役弟子杀了外门弟子。  

当然,如果非要追究的话。  

那全都是白秋玉因一己私心引起的,若非是他设计残害同门,动用私刑,能到到这种程度吗?  

思绪至此,众人才将目光转向已经被斩首,却早已经无人关注的白秋玉。  

他的死,本应该引起巨大波澜,但现在却变得无关重要。  

“今日之事,总算结束了。”  

“还好没有真的开战,不然怕是会出大乱子。”  

“可经过这事,我到有些敬佩宋知书了,他做了我敢想不敢做的事情。”  

有人开口,事件安稳平息也让他们松了口气,不过也有弟子觉得,宋知书做的那些,可谓勇气可嘉,因为换做自己别谈做了,连说都不敢说。  

尤其是宗门改制之后的弊端,有些弟子是感同身受的,可却一直在默默忍着。  

还有就是某些弟子因为关系拥有特权,最明显的就是白秋玉。  

底层弟子有意见,但正如之前所言都敢怒不敢言。  

谁都不愿意出头将其挑破。  

因为知道结果。  

可宋知书做了,还得到了一个好结果。  

对于在场一些弟子而言,无疑是鼓舞人心的,证明在大是大非上,宗门并不会真的偏袒,尤其是掌教也开始宣称将会重新开始出来掌控宗门,那对于他们而言,日后的处境无疑会好很多,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再出现上层弟子强行欺压底层弟子的情况。  

所以宋知书今日之举动,确实是为底层弟子说话,并且最后还做做到了,让在场弟子们敬佩,若不是对方今日大闹,以后会越来越难。  

只可惜啊,对方却不愿意继续留在剑宗了。  

等下一次再发生相同事情的时候,又有谁会选择出头呢?  

明月书院。  

一座庭院当中。  

三道人影相对而立。  

“老师与宋小友慢慢聊,我去看看明远现在如何了。”  

周文渊面向老师古云大儒微微躬身,然后有朝着宋知书笑着开口。  

“陆兄怎么了?”  

宋知书闻言,当即有些好奇。  

去执法堂之前,陆兄不是还好好的吗,可听文渊先生现在的意思,似乎是有事。  

“宋小友之前诵念大学之道,引动天地之音,自降文气,天下读书人,凡君子境以下的都得到了好处,想必明远也是如此,有此好处,日后君子境有望。”  

古云大儒笑着开口,道出原因。  

“原来如此。”  

宋知书点头,自己虽说在文渊先生的指点下,对于儒家了解越来越深。  

可因为境界不足,且以仙道为主,所以这方面也知道的不算多。  

就比如天地之音、自降文气之类的宋知书就没怎么听过。  

“不错。”  

周文渊开口,继续道:“等明远转醒,怕是还要多谢宋小友呢。”  

说完后,他也没有多做停留,微微作礼后,便离开此地。  

庭院当中,只剩下古云大儒和宋知书二人。  

“宋小友,老夫时间不多,所以就长话短说了。”  

古云大儒并未废话,沉思片刻后再次开口:“宋小友如今已经算不得太昊剑宗弟子,可以说此地已无牵挂,老夫想问宋小友准备何时动身,前往大周文宫?”  

此前古云大儒也邀请过宋知书前往大周文宫,安心读书,未来在儒家的成就上绝对高出仙道。  

但那时候对方以修行为主,并没有答应,自己也就没多言劝解。  

而现在宋知书既然已经决定脱离太昊剑宗。  

在古云大儒看来,显然宋知书或许是想要去大周文宫了,这不仅对于自己,对于文宫而言也是一件好事,在文宫自己可以全心教导宋知书,又有诸位大儒作为老师,可以让对方尽早明悟真正的道路。  

毕竟现在古云大儒和南派文府的希望,基本上都放在了宋知身上。  

“前往大周文宫?”  

宋知书听到后一愣,但很快就明白过来古云先生是误会了,当即作礼回答:“古云先生,学生的确想脱离太昊剑宗,但学生也暂时没有去大周文宫的想法。”  

“离开太昊剑宗?又不准备前往大周文宫,那宋小友准备去哪里?”  

古云大儒疑惑了,实在想不到宋知书还有什么去出。  

难道是要去当一个散修不成?  

散修可不好做啊,没有背景、没有靠山,走到哪里都非常危险,比太昊剑宗的杂役弟子都不如,至少杂役弟子还有剑宗的名头在,行走在外也会有人顾忌。  

故而古云大儒想不明白,如果是这样,还不如留在太昊剑宗,得个真传弟子的身份。  

“古云先生,学生之前就已经做出决定,要去行万里路,只是因为有事没办,所以又折返回来了,学生现在虽然入了知行境,一切也都结束,可这路才刚开始,因此学生不想半途而废。”  

宋知书开口,语气温和:“学生知古云先生心中有担忧,可这对于学生来说,又何尝不是一种考验呢?君子如竹,需历经风雨,君子如梅,需渡过苦寒,学生既然走君子之道,也自当如此,请先生理解。”  

这是宋知书早就计划好的,并不会因为什么而选择放弃,既然是万里路,那就要走到底。  

做个散修又如何?虽说危险,可危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