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四章大成(3/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



“好,我们听李师兄的。”王越稍稍沉默,几个月没有一点收入,如今有机会,虽然有些危险,但也可以试一试。  

吴立山也没有意见,当下三人商议好,便看向刘青,点头答应,但事先说好,如遇危机,他们会立刻选择退出,刘青点头同意,然后众人又休整了一个时辰后,在刘青的带领下,正式上路。  

与此同时,明月书院的一间房屋中,宋知书刚默写完一篇大儒文章,正准备坐下休息。  

“宋兄可在?老师有请。”  

一道声音在外面响起,是文渊先生的弟子陆明。  

听到陆明之声,宋知书缓缓起身,朝着陆明拱手作礼,后者微笑:“宋兄,还是先去书院吧,无需客气。”  

这段时间来,陆明与宋知书接触许久,两人也算是君子之交,不显热情,但彼此都互有好感,偶尔会交谈,关系不菲也就不会再称呼先生之说。  

二人同行,不多久便来到了明月书院的一座庭院,周文渊端坐在其中,显然已经等待一段时间了。  

陆明则备上两杯茶水后,躬身离开。  

“见过文渊先生。”宋知书走入庭院躬身行礼,虽期待大儒回信,可宋知书也知道,儒家不可废礼。  

“宋小友客气,坐。”周文渊压了压手,待到宋知书坐下后,便从衣袖中拿出一封信件,放在桌面上,然后开口:“家师在筹备龙源大会的百忙之中,抽空查阅了许多书籍,总算找到了一些信息。”  

“所谓大成修行之道,儒家典籍中确实有相关记载,家师在信中有明确阐述,练气境达到大圆满后,虽可直接突破筑基境,但也有完美一说,称之为完美练气,而这个完美,便是要炼化一口气。”  

“炼化一口气?”闻言,宋知书思索,继续询问:“敢问先生,这口气指的是什么?”  

“家师在信中没有说明,因为记载并不明确。”周文渊摇头,开始解释:“虽说我儒家,素来有记录历史的习惯,但毕竟与仙道不同,所以在这方面没有更为详细的记载,真正的答案,怕还是需要宋小友你自己去寻找了,但可以明确一点,若小友找到了那一口气,便可练气完美,继而水到渠成,达到筑基。”  

“老夫想,宋小友体内的儒家正气,之所以阻止你破境筑基,就是宋小友没有那一口气。”  

“原来如此。”宋知书点头,对于这个回答,他倒是没有太大的失望,至少知道了部分线索。  

“宋小友。”周文渊开口,又拿出了一本书:“这是家师连同信一起寄来的,上面记载的是完美练气一说,小友可以带回家中,虽不算详尽,但老夫想对宋小友你应该会有些帮助的。”  

“学生,多谢古云大儒,多谢文渊先生。”宋知书起身行礼,而后才接过书籍。  

“无需如此,为人解惑,乃老夫作为读书人的责任。”周文渊一笑。  

不过周文渊又在这上面阐述了一番自己的见解,宋知书认真聆听,海纳百川一般,将这些言论记下,好好参悟。  

如此,深夜之后,宋知书趁着夜色回到家中,依旧是先将房间略作收拾过后,再将那本书给打开。  

又一个时辰过去。  

宋知书将书合上,坐在椅子上思绪流转,而后微微叹气。  

书上的内容,其实和文渊先生讲述的差不多,完美练气,就是要炼化一口气,至于那口气到底是什么,书上没有说,亦或者儒家根本没记载。  

“也不怪儒家没办法给出明确答案,仙儒乃两种不同的道路,能找到这么多信息,已经殊为不易了,奈何我在剑宗地位太低,不然在藏经阁一定能找到更为详细的解释和记载,何必饶这么一大圈,连续麻烦文渊先生和古云大儒呢?”  

宋知书很无奈,可除了请教两位先生之外,又别无他法,儒家行的就是教化天下,为人解惑,而仙道则不同,对很多东西都讳莫如深,有很明显的阶级之分,甚至于同为师徒,但为师者,往往会留一手,何况一个偌大的剑宗。  

不过到底是得到了有用的信息,至少现在宋知书真正明确了问题所在,有了目标。  

现在最重要的,就是如何找到并且炼化那一口气了!  

且书中记载有一点让他感觉到惊奇,那就是若真达到完美练气后,再行突破筑基,会得到与普通修士完全不一样的好处,而那种好处,是独一无二的。  

既然已经明确了目标和方向,宋知书明白,接下来就更不应该着急了,循序渐进才是重点,毕竟自己的修行,与常人不同。  

不再多做思考,宋知书回到座位,准备将这些日子心中所得,全部记载下来,进行最后的总结。  

而同一时间,天丛山脉外围,一处不为人知的小道当中,布满荆棘,隐隐有一行人出现,朝着外面走去。  

这些人,正是以李刀为首的三人,以及刘青五人。  

此时此刻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,尤其王越,细数了此次所得,心中计算了一下,发现就算分成后,自己到手的少说也有近两万枚灵石。  

这是近段时间来的第一笔收入啊,极其可观。  

想到这里,王越心中忍不住兴奋,看向旁边的刘青,出声道谢。  

“刘师兄,这次多亏了你们带路,我们三人才有这些收获啊,等回去后,我做东,咱们一行人,一定要去聚灵楼好好吃一顿。”  

“好说好说。”刘青听到王越的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