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 陈秀玉的梦(1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

几条号称隔上十四天依旧能捕捉气味儿的寻血猎犬四处嗅着,最终,纷纷来到河边,冲着河水一阵狂吠。  

他们显然是发现了水中有问题。  

桦皮船还在,几人都稍稍松了口气,吕律用瞄准镜看向对岸的大荒,一天下来,也只是看到一队巡逻队伍走过,别的再无异状。  

里面的情况,吕律在林子里,借着瞄准镜也看不清楚,只是从微微晃动的芦苇上能大概看出赵永柯的大概位置,他动作很轻缓,不断地朝着中间靠近。  

只等晚上了!  

就在几人在林子里等着的时候,他们不知道,老爷岭深山的林子里,有十数人在沿着河流两侧追寻,经过冲锋枪射击过的地方看过痕迹,也看过柴火燃烧后被掩埋伪装过的火堆。  

直到巡逻队伍走远,赵永柯猫着身子,借着草叶的遮挡,小心地摸进江岸边的芦苇荡子。  

但毛子那边和吕律他们所用的,普通子弹都是7.62毫米的子弹,似乎也没看出什么来,随后就注意到了他脖子上的细小血洞,被“纽扣”上藏着的针戳出来的。  

检查的人指着那细微的伤口说了些话,然后又掰开尸体的嘴巴闻了闻,最终做出了什么定论。  

氰化物中毒毙命的人,外表看不出啥问题,但会散发出一股杏仁气味。  

领头那人越发暴躁了,在河滩上大吼大叫,重新让人将几具尸体扔入水中,几人登上船,一路沿着河流往下,在吕律他们离开的那条汇集而来的小河,也再没有停留,一直往下划走。  

估计是断定跟他们自己的情报部门有关了。  

而在另一处山里,也有保护区的巡守人员,在看着吕律他们留下的被雨水冲刷后露出来的火堆痕迹,还有抬棒槌后进行复填隐藏的老埯…  

吕律等人终于等到夜幕降临,他们悄摸着从山林里出来,小心地钻进芦苇丛中,两人一组,抬着桦皮船小心地靠近江边,隔着芦苇缝隙打量了对面一会儿,见几条狗子完全没有任何反应,吕律当即和赵永柯、梁康波三人上了一条桦皮船,雷蒙和张韶峰上另一条,几人拨弄着船桨,朝着对岸划了过去。  

元宝它们几条狗子很聪明,借着两条桦皮船阻挡,奋力地刨着水,紧紧跟随。  

数分钟后,几人到了对岸,直接弃船上岸,扎穿桦皮船底,推入江中,不敢有任何停留地,立马钻进柳树林子里。  

船不能留下,不然,无论是在这里的赫哲族人还是巡逻的人发现,都会觉得这个地段有问题,不如沉了。  

至于下一次,自从有了“适可而止”的念头,吕律都不确定是否还有下一次。  

那么多棒槌,已经很多!  

这一走就是大半夜。  

周边大片农场土地里的庄稼,早已经完成收割,看上去到处空荡荡的。  

不过,那些之前用来守庄稼的窝棚,倒是都下来了。  

终于回到大荒,一直绷着的心绪一下子空了下来,几人干脆选了个窝棚住下。  

即使如此,吕律还是不敢就此放松下来。在几人睡着后,他依然进行了守夜。  

天刚蒙蒙亮,他就把几人给叫了起来,心里总觉得离边界线还太近,有些不踏实。又往山里里穿行了一早上,几人这才上了大路,往七台河方向走,路上遇到一辆调往桦南县拉货的车子,花了几块钱,几人搭了趟顺风车。  

下午的时候抵达桦南县城,几人终于在馆子里好好吃了一顿热腾腾的饭,不是什么大鱼大肉,而是惦念了许久的那一碗饺子,哪怕是白菜馅也是美味。  

吃饱喝足,吕律在城里车队给管理一些好处费,派出一辆车子,连夜送几人返回。  

反倒是这一夜,在车里胡乱垫了些草叶的车厢里,吕律踏实地睡着了,迷迷糊糊中,像是回到了家里,看到了陈秀玉,还有自己的儿子和现如今两个多月的女儿。  

车子在第二天早上七点的时候抵达区上,下车打发了司机,几人一直在区上等到了八点,在电话电报大楼开门后,张韶峰给魏春安去了电话,让他领着人来吕律家里拿棒槌。  

随后,几人在区上的商店里买了些零嘴,这才返回秀山屯。  

经过洄龙屯的时候,梁康波回家跟家人打了招呼,换了身衣服,然后赶着马车出来,挂在几人身上几天了,总觉得越来越沉重的猎囊和袋子,终于能卸下,东西放在马车上装好,一路往吕律的草甸子走。  

到了草甸子小河边的时候,吕律看到陈秀玉背着孩子,在菜园子里打理着地里的白菜。  

几条狗子回到家,兴奋地叫着朝栅栏大门跑,里面几条半大狗崽也迎了出来,隔着栅栏欢快地吠叫着。  

听到狗叫的时候,陈秀玉一下子从地里站起来,看到朝着栅栏大门走来的一行人,她一下子变得欣喜无比,一边朝着栅栏大门小跑,一边叫了起来:“阳阳,你爸爸回来了!”  

小家伙正在水泡子旁边,用吕律的捞网在水泡子里搅合,四只仙鹤就在周边转悠着,这是在捞鱼喂它们。  

听到陈秀玉的叫喊,吕正阳回头看向栅栏边,随后也欢快地叫着跑了回来。  

栅栏大门打开,陈秀玉上下打量着自己这个满身泥污,蓬头垢面的男人,哪还有平日里丝毫的儒雅,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。  

“这两天我这右眼皮一直在跳,心里边担心得不得了,你可终于回来了!”  

陈秀玉眼睛里一下子泪水盈眶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