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2章 庆幸没单棍戳(2/3)
饭,弄熟了叫我们,我们几个再排棍找找!”
不管怎样,吕律还是觉得,还是速战速决,早早离开这个地方的好赵永柯愣了下,一拍脑门:“火上还煮着饭…糊了!”他掉头就往回跑。
“你慢点!”
雷蒙冲着他叫了一声。
几人在吕律带领下,提着索拨棍,看似对着石崖下的坡脚重点搜寻,一连找了三遍,又找到两棵四品叶和一些小货,包括石崖上边的林子也找了大半个小时,确定再没什么东西,几人才回到帐篷边。
赵永柯早已经做好饭菜,喊了好几遍了,只是几人一直不肯停下。
“还是老五英明啊,要不是他领着咱们顺着这人留下的痕迹找过来,这些东西可都错过了!”张韶峰直到现在,都还有些兴致未央。
“知道我在想什么吗?”吕律笑问道。
“想啥?”梁康波给吕律递来筷子,随口问道。
“我在想,去年的张广才岭那老崖头,爬满葛根藤的陡峭山崖上,会不会也跟这里一样,毕竟,山脚下出了那么些棒槌,高处的山崖上就很有可能有年份更大的棒槌。”
听吕律这么一说,几人相视一眼。
“确实很值得去找一找。”
“那山崖比这个要高要陡,明年,咱们多准备些结实的绳索,再去看看?”
“我看行!”
几人纷纷朝着吕律投来询问的目光。
吕律笑笑:“我一直都想去!”
一帮子人立马跟着笑了。
填饱肚子,稍作休息后,几人开始进行抬棒槌的细活。
先把石崖脚底的那些二品叶及以上的抬出来打了封包子,然后才开始处理石崖上的,由下而上,小心地清理,将一一棵棵棒槌取出来,为了避免下边那些三花、巴掌被伤到,动到的石块都是人工一块块小心地接放下来。
也在这过程中,在一条石槽兜着的泥土里,无意中翻找出一根被损坏后进入休眠的棒槌,这下好了,整片石崖有泥土腐殖物淤积的地方,都成了搜寻对象,别说,还真又找出几苗年份至少达到四品的棒槌,只是要瘦小很多。
这是个不小的工程,第二天花了一整天的时间,都没能将这些棒槌全部抬完,直到第三天早上,吕律将最先发现的那棵五品叶棒槌抬下来以后,到了赵永柯清缴蜂巢时,发现被蜂巢外壳包裹了大半的那棵六品叶棒槌,现在茎秆上都还站着不少蜂巢外壳。
吕律打量了一下,发现这六品叶棒槌生长的地方挺奇特。
他想了想,小心从石崖下来:“哥几个,有个事情跟你们商量一下!”
(本章完)
不过,这棒槌也是夹缝求生了,茎秆斜伸在小沟上,所结的参籽是直接入水,周边却是没有小的棒槌了。
几人做上标记后继续顺着山沟流水一直往下找了一个多小时,接下来再无发现后,吕律看看周围环境,再继续已经是水草甸子,没有再找下去的必要,领着几人又排棍拉着趟子返回,也把找到的几棵棒槌给小心地抬出来,打了封包子。
半边脸肿得右边眼睛都眯成缝隙的赵永柯拢了火,在煮着饭,看到吕律等人回来,起身兴奋的看着几人:“猜猜,那石崖上的棒槌最高是几品叶?”
吕律赶忙过去绑了快当红绳。
棒槌茎秆较粗,芦头很细,用快当红绳固定,能有效防止倒伏、拖动等弄断芦头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,也是一种醒目的标识:这棒槌已经是上锁的有主之物了。
有四品叶棒槌,子孙后代自然也就有了,在周边仔细搜索,几人很快又找到另外两棵三品叶和五棵二甲子,还有些小的三花、巴掌。
很显然,那石崖上的棒槌,很有可能就是这些棒槌的祖宗辈,这让吕律变得期待起来。
在小心地清理掉要采挖的三品叶和二甲子周边的杂物,旁边插上木棍做出标识后,几人继续往下边搜寻,结果运气极好的,在吕律这边在山沟拐弯处的石缝里又找到一棵四品叶。
这地儿是山沟的泥沙淤积的地方,小沟的边上甚至能看到流水切割后露出的一层层的泥土、腐殖物形成的分层,让棒槌所在的位置反而在高处。
事实上,吕律猜测得没错。
“看你这么高兴,最起码也是棵五品叶棒槌,大几率是棵六品叶!”
吕律看着此时笑起来显得很怪异的赵永柯,笑着说道。
他说完,先一步进了山沟。
吕律见他这样,也就不再坚持,只提醒道:“地雷蜂蜂巢已经碎了,地上、树叶上,杂草上,还有散碎的蜂脾、石块上,可能都有地雷蜂散蜂,你可得小心点。”
哥几个当中,赵永柯可以说是最护着吕律的,别看平日里沉默寡言,但只要有事情,他要是觉得不妥,肯定挡在吕律前面护着,宁愿自己来。这一点,吕律心里非常感激。
赵永柯摸了摸自己已经肿了一大片的脖子:“排棍这事儿,还是你领着更合适,你眼睛杀草,别弄得到时候眼睛都眯成缝,可就没法找了,这事儿别跟我抢。”
赵永柯摆摆手,朝着一侧的山坡爬上去,四下观望,选了个干枯的松树桩子,取出猎刀砍松明子,吕律知道他准备用火烧,也觉得可行,转头招呼张韶峰等人搭帐篷,然后拿了索拨棍,领着几人顺着山沟往下排棍。
棒槌在七八米的高处,结出的参籽如果没被小动物吃了,自然滚落的,肯定有
不管怎样,吕律还是觉得,还是速战速决,早早离开这个地方的好赵永柯愣了下,一拍脑门:“火上还煮着饭…糊了!”他掉头就往回跑。
“你慢点!”
雷蒙冲着他叫了一声。
几人在吕律带领下,提着索拨棍,看似对着石崖下的坡脚重点搜寻,一连找了三遍,又找到两棵四品叶和一些小货,包括石崖上边的林子也找了大半个小时,确定再没什么东西,几人才回到帐篷边。
赵永柯早已经做好饭菜,喊了好几遍了,只是几人一直不肯停下。
“还是老五英明啊,要不是他领着咱们顺着这人留下的痕迹找过来,这些东西可都错过了!”张韶峰直到现在,都还有些兴致未央。
“知道我在想什么吗?”吕律笑问道。
“想啥?”梁康波给吕律递来筷子,随口问道。
“我在想,去年的张广才岭那老崖头,爬满葛根藤的陡峭山崖上,会不会也跟这里一样,毕竟,山脚下出了那么些棒槌,高处的山崖上就很有可能有年份更大的棒槌。”
听吕律这么一说,几人相视一眼。
“确实很值得去找一找。”
“那山崖比这个要高要陡,明年,咱们多准备些结实的绳索,再去看看?”
“我看行!”
几人纷纷朝着吕律投来询问的目光。
吕律笑笑:“我一直都想去!”
一帮子人立马跟着笑了。
填饱肚子,稍作休息后,几人开始进行抬棒槌的细活。
先把石崖脚底的那些二品叶及以上的抬出来打了封包子,然后才开始处理石崖上的,由下而上,小心地清理,将一一棵棵棒槌取出来,为了避免下边那些三花、巴掌被伤到,动到的石块都是人工一块块小心地接放下来。
也在这过程中,在一条石槽兜着的泥土里,无意中翻找出一根被损坏后进入休眠的棒槌,这下好了,整片石崖有泥土腐殖物淤积的地方,都成了搜寻对象,别说,还真又找出几苗年份至少达到四品的棒槌,只是要瘦小很多。
这是个不小的工程,第二天花了一整天的时间,都没能将这些棒槌全部抬完,直到第三天早上,吕律将最先发现的那棵五品叶棒槌抬下来以后,到了赵永柯清缴蜂巢时,发现被蜂巢外壳包裹了大半的那棵六品叶棒槌,现在茎秆上都还站着不少蜂巢外壳。
吕律打量了一下,发现这六品叶棒槌生长的地方挺奇特。
他想了想,小心从石崖下来:“哥几个,有个事情跟你们商量一下!”
(本章完)
不过,这棒槌也是夹缝求生了,茎秆斜伸在小沟上,所结的参籽是直接入水,周边却是没有小的棒槌了。
几人做上标记后继续顺着山沟流水一直往下找了一个多小时,接下来再无发现后,吕律看看周围环境,再继续已经是水草甸子,没有再找下去的必要,领着几人又排棍拉着趟子返回,也把找到的几棵棒槌给小心地抬出来,打了封包子。
半边脸肿得右边眼睛都眯成缝隙的赵永柯拢了火,在煮着饭,看到吕律等人回来,起身兴奋的看着几人:“猜猜,那石崖上的棒槌最高是几品叶?”
吕律赶忙过去绑了快当红绳。
棒槌茎秆较粗,芦头很细,用快当红绳固定,能有效防止倒伏、拖动等弄断芦头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,也是一种醒目的标识:这棒槌已经是上锁的有主之物了。
有四品叶棒槌,子孙后代自然也就有了,在周边仔细搜索,几人很快又找到另外两棵三品叶和五棵二甲子,还有些小的三花、巴掌。
很显然,那石崖上的棒槌,很有可能就是这些棒槌的祖宗辈,这让吕律变得期待起来。
在小心地清理掉要采挖的三品叶和二甲子周边的杂物,旁边插上木棍做出标识后,几人继续往下边搜寻,结果运气极好的,在吕律这边在山沟拐弯处的石缝里又找到一棵四品叶。
这地儿是山沟的泥沙淤积的地方,小沟的边上甚至能看到流水切割后露出的一层层的泥土、腐殖物形成的分层,让棒槌所在的位置反而在高处。
事实上,吕律猜测得没错。
“看你这么高兴,最起码也是棵五品叶棒槌,大几率是棵六品叶!”
吕律看着此时笑起来显得很怪异的赵永柯,笑着说道。
他说完,先一步进了山沟。
吕律见他这样,也就不再坚持,只提醒道:“地雷蜂蜂巢已经碎了,地上、树叶上,杂草上,还有散碎的蜂脾、石块上,可能都有地雷蜂散蜂,你可得小心点。”
哥几个当中,赵永柯可以说是最护着吕律的,别看平日里沉默寡言,但只要有事情,他要是觉得不妥,肯定挡在吕律前面护着,宁愿自己来。这一点,吕律心里非常感激。
赵永柯摸了摸自己已经肿了一大片的脖子:“排棍这事儿,还是你领着更合适,你眼睛杀草,别弄得到时候眼睛都眯成缝,可就没法找了,这事儿别跟我抢。”
赵永柯摆摆手,朝着一侧的山坡爬上去,四下观望,选了个干枯的松树桩子,取出猎刀砍松明子,吕律知道他准备用火烧,也觉得可行,转头招呼张韶峰等人搭帐篷,然后拿了索拨棍,领着几人顺着山沟往下排棍。
棒槌在七八米的高处,结出的参籽如果没被小动物吃了,自然滚落的,肯定有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