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7、闯白虎节堂(2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

依然未停,当剑尖将要抵在他胸口时,他微微侧身避开,与羽林军擦肩而过。  

羽林军勃然大怒:“孙子,爷让你站住!”  

说着,他转身一脚朝陈迹右胯踹去。  

陈迹捉住他脚踝,手腕只随意一甩,羽林军便如陀螺似的踉跄出去。  

待羽林军站稳,已不见面前的陈迹身影。他豁然转身,正见陈迹往都司府深处闯去。  

羽林军要追,老吴却拉住他手腕,对陈迹说道:“快去!”  

羽林军挣了几下,硬是没能挣脱老吴的铁掌,当即怒吼:“有刺客!抓刺客!”  

此话一出,一石激起千层浪。  

密密麻麻的脚步声与甲胄摩挲声响起,羽林军从四面八方的屋子里、走廊上围拢过来。  

眼见越来越多羽林军堵住去路,下一刻,陈迹跃上连廊,踩着灰色的瓦片往白虎节堂狂奔而去。  

陈迹踩着瓦檐在上面跑,羽林军在下面与他并行。  

其中一名羽林军怒喝一声:“送我上去!”  

刹那间,他前面有同僚蹲下身子,当他皂靴踩上同僚肩膀时,下方同僚骤然起身,将他送上半空。  

羽林军在半空中拔剑出鞘,背后的白斗篷招展:“死!”  

雪亮的剑光劈下,横贯在陈迹的去路上。  

陈迹骤然停住脚步,踩碎五六片灰瓦刹住身形,剑光从他鼻尖处劈下,只差毫厘。  

羽林军心中一惊,他没想到陈迹竟能避开这一剑。  

此时,陈迹趁羽林军一剑力竭之时,捉住对方手腕抡圆一圈,丢回下面的人堆里,将羽林军砸得人仰马翻。  

待到羽林军扶起掉下来的同僚时,陈迹已经逼近都司府白虎节堂!  

陈迹远远看见太子坐在堂中长桌首位,李玄、陈礼钦分坐左右,不知正商议着什么。  

有羽林军在他身后怒吼:“有刺客,保护殿下!”  

堂中众人被声音惊动,纷纷朝屋顶看来,  

黑夜里却看不真切。  

李玄当即起身,手按腰间长剑走出白虎节堂:“保护殿下!”  

齐斟酌领着二十余名羽林军在堂前结起军阵,纷纷拔出长剑:“杀!”  

陈迹从屋顶跃下,看着羽林军军阵却没敢硬闯。  

千锤百炼的军阵使这二十余名羽林军气机相连,彼此掩护着同僚的破绽,无懈可击。  

陈迹没有去看如林的长剑,他一步步走上前来,隔着羽林军,目光投向白虎节堂:“殿下,草民陈迹,有要事禀告!”  

陈礼钦闻听此言,豁然起身朝外面看来。他拎着官袍衣摆快走几步,站在台阶上怒斥道:“陈迹,你胡闹什么惊扰殿下该当何罪”  

陈迹却不看他,只继续高声道:“草民干市井中寻到一则消息,有人在悄悄寻倾脚头收集金汁,数目有十余缸之多。草民怀疑是景朝谍探要污染城中井水,为景朝天策军围城做内应!”  

这个时代围城先断什么水源,补给!  

有军队会往河流上游埋牛羊尸体,只需七日便能污染一城河水,也有人往井中投毒物,毁了一城的水源。  

只是用何物污染最方便不是毒药而是粪便。  

使用砒霜自然毒效更快一些,可若想有把人毒废的剂量,一口井至少要投两至三斤砒霜。而提取砒霜此类砷化药物的成本极高、动静极大,很难覆盖固原城的上百口水井。  

若使用粪便造成细菌污染,不仅省时省力省钱,而且粪便里的大肠杆菌哪怕在一百度水温里,也能存活五到十分钟。即便高温短暂灭活,水温下降之后,微生物也会重新快速繁殖,使人生病。  

所以,城池守军用粪便熬成金汁从城头浇下,只要被烫伤的攻城甲士,伤口必然腐烂无,法愈合。  

极其歹毒。  

极其恶心。  

一名羽林军冷峻的看着陈迹:“你在胡扯什么,从市井里随便听到点小道消息,就敢来惊扰殿下该当何罪!况且,你当固原边军是傻子吗,这城中每口井都有两名甲士把守,景朝贼子如何污染井水”  

陈迹反驳道:“景朝贼子既然做此准备,定然有行官策应,难不成边军还能派几百个行官去守水井”  

齐斟酌冷笑道:“这里是白虎节堂,可不是你一个小孩子夸夸其谈的地方!”  

说话间,太子从白虎节堂里缓缓走出,李玄想要为他披上洁白的狐掖裘,却被他抬手止住。  

当太子走出白虎节堂的一瞬间,陈迹隐约感觉眉心跳动,似乎偏房里有一抹杀气锁住自己,正伺机而发。  

他没有去看偏房,心中却惊疑,难道偏房里藏着行官拱卫太子是谁东宫死士吗此时,太子站在台阶上,打量着军阵前临危不惧的陈迹,眼中闪过一抹异色。  

他温声劝慰道:“我知陈家三公子也是好心,也信你说辞,若景朝贼子真有行官谋划此事,恐怕守着水井的边军甲士难以阻挡。只是....这本是边军职责,我也不好僭越。’  

陈迹平静回应道:“殿下领圣旨来查杀良冒功案,却迟迟没有进展。若边军已将写奏折的小吏杀人灭口,此事恐成一桩悬案。届时,殿下若不立奇功,如何回朝,陛下又会如何看您如今有了景朝谍探的线索,何不一试”  

陈礼钦眼中闪过一丝慌乱:“闭嘴!这也是你能置喙的事”  

说罢,他赶忙对太子拱手道:“殿下莫听他胡言乱语,您一定能查明杀良冒功案的。”  

然而太子沉默不语,陷入沉思。 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