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9、熟悉的感觉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

洛城官道上,长长的车队迎风北上。  

一阵阵风吹来,将老黄牛脖前挂着的铜铃铛吹得叮叮当当作响。  

镖客们单手压着斗笠的帽檐,弯着腰、逆着风沙,一步步踏得格外艰难。  

丫鬟、小厮们在四面漏风的牛板车上缩成一团,官贵躲在马车里抱着暖手的铜炉。  

唯有陈迹一袭黑色的大氅,策马走在车队旁,不知道在想些什么。  

马车里,小满偷偷掀开棉布窗帘,小声嘀咕道:“你说我家公子像不像个江湖里的侠客”  

久久不见回应,她回头看向车里的苏舟:“你倒是说话呀!”  

苏舟坐在木箱子里,靠在木箱边缘,虚弱的翻了个白眼:“你家公子看见血的时候,嘴唇都是抖的,还想当江湖侠客”  

小满回忆起昨夜,自家公子确实非常慌张,与江湖侠客的形象相去甚远。  

但她嘴里还是倔强道:“谁也不是一开始就非常厉害啊,你我是行官,当然可以不用害怕,若公子成了行官,说不定也就不害怕了..乌云,你说对吧”  

小满看向始终卧在车里的乌云,可乌云连眼皮都没抬一下,只是默默听着两人的交谈。  

它待在车里的使命便是偷听,这是陈迹留下苏舟的原因,不然的话,它早就跑出去卧在枣枣的脑袋上了,那才威风。  

苏舟平静道:“我要纠正一点,江湖只是江湖,如今的江湖里只有江湖人,没有侠客。”  

小满面露疑惑,小脑瓜转了半天也没明白这有什么区别。  

想到最后,她干脆不想了:“你有没有办法找来修行门径”  

“你想给他寻一条修行门径”苏舟瞥她一眼:“你把手炉给我,我便告诉你。”  

小满迟疑。  

苏舟嗤笑一声:“口口声声为你家公子好,连个手炉都舍不得”  

小满咬咬牙:“行!但你先说!”  

苏舟靠在木箱上,懒散道:“修行门径还不是信手拈来,满大街都是”  

小满震惊莫名:“你在口出什么狂言”  

苏舟冷笑一声:“只能说你孤陋寡闻,难道你没见过清晨打太极拳、八段锦养生的人”  

小满摩挲着手里的小暖炉,疑惑不解:“你放屁吧,那也能算修行门径”  

苏舟平静道:“算的。早先,太极的开创者可是神道境大宗师,放眼整个宁朝也没有对手。只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,他的亲传徒孙叛出师门,将修行门径公之于众,以至于江湖里人人修行,再也没人能跻身先天境界。后来百姓也开始以太极养生,莫说先天境界了,便是能练到后天巅峰的都没有,只余下一些江湖骗子。”  

小满认真沉思片刻:“所以把练太极的人全杀了,余下唯一一个练太极的人便有希望跻身神道境”  

苏舟张了张嘴巴,犹疑半晌后才回答道:“应该是吧。”  

小满叹息道:“有点难哦。”  

苏舟没好气道:“你在想什么呢,你疯了吗江湖上、军伍中还有许多类似的修行门径,你家公子若舍得花钱,想修行至后天巅峰还是容易的。”  

小满捂紧自己荷包:“买一门修行门径多少钱去哪买”  

苏舟想了想:“京城潘家园的子时鬼市偶尔有卖,至于修行门径的价格,得看此门径如今最厉害的高手修到了什么境界。若这门径里只有后天高手,那这门径便值五百两银子,若这门径里有先天高手,这门径便值三千两银子。”  

小满问道:“寻道境呢”  

苏舟讥笑道:“能修到寻道境的,谁会拿来卖钱呢三十六岁前修至寻道境能活一百多岁,这种东西便是用钱也买不来的。我劝你还是别打修行门径的主意了,以你家公子的怯弱性子,在江湖上厮混只会被人吃得渣都不剩。好了,手炉给我吧。”  

小满把铜手炉往怀里塞了塞,梗着脖子说道:“你只是说些江湖上大家都知道的事情,并没给我找来修行门径,不能算的。”  

苏舟气笑了:“你不去当奸商真是可惜了。”  

小满眼睛一亮:“你也这么觉得”  

苏舟:“...…你当我在夸你呢”  

“我就当你是在夸我了。”  

苏舟沉默片刻:“你身为行官,为何要心甘情愿给他当丫鬟”  

“才不是心甘情愿呢,”小满转头,目光平静的看着马上的陈迹:“我答应了别人,等公子娶妻成家后,才能离开陈家。到时候,我就拿着一大笔钱隐姓埋名过日子去。”  

寒风中,有梁氏镖局负责喝道开路的趟子手高喊:“孟津县城到了,今日便在此落脚。”  

陈迹拍了拍枣枣的脖子,枣枣当即心领神会,转头穿过凛冽的寒风,来到梁氏镖局的队伍旁。  

却见镖头站在官道旁,正展开一张羊皮地图,对张拙说道:“张大人,今日落脚孟津。接下来途经济源、长治、黎城、邯郸、邢台、石门、保定,若想要岁日之前抵达京城,恐怕得每天多走两个时辰,再不能像今天这般不紧不慢了。”  

张拙手指点在羊皮地图上,眯着眼睛默默算着时间:“你的人顶得住吗”  

梁镖头乐呵呵笑道:“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小事。这趟走镖,路上还有驿站可以住,每天能喝两口热汤算是很舒服了。以前往甘州走货镖的时候,还得窝在雪地里睡觉呢。”  

张拙思索片刻:“太行山匪怎么说会不会惊动他们”  

梁镖头拱拱手:“张大人放心,我梁氏镖局也是打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