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0、卖官,买官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

210、卖官,买官是谁在监视自己不是王贵,也不是梁氏。  

在这个时代培养信鸽并不容易,要从幼鸽开始进行极其专业的训练,训练目标由简至繁,由近至远,由白天到黑夜。  

能够拥有信鸽的势力,需要组织严密,且拥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,绝不是王贵与梁氏能够做到的。  

白龙在监视自己吗不可能,因为这种监视从几年前就开始了,那时候白龙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。  

那就只有两个可能,一个是自己那位在景朝身居高位的舅舅,另一个是自己那位下落不明的生母。  

至于昨夜那个驱使饕餮之人.....  

陈迹站在屋里,看着屋外小满忙前忙后。对方才刚刚把水壶放到炉子上,这又趁着烧水的间隙,将院子里的灰尘与落叶扫到了一处。  

陈迹低声问道:“乌云,你觉得她像行官吗”  

乌云喵了一声:“不像.....你信她是行官,还是信我是神仙”  

“也是啊,”陈迹自言自语道:“堂堂行官会心甘情愿做伺候人的事情吗......试试吧,试试就知道了。”  

右耳房里传来水壶喷吐蒸汽的声响,小满放下手中扫把,一阵风似的跑回耳房,端出一盆温水来:“公子,该洗漱了!待会儿给您好好束拢一下头发,中午要去参加张府的升迁之宴呢!”  

说话间,小满端着水盆,摇摇晃晃走出耳房,陈迹迎上去:“我来吧,这水盆还挺沉的。”  

小满赶忙道:“不用不用!”  

陈迹却没管她说什么自顾自接过水盆,两人僵持之中眼见水要泼洒出来,小满只得被迫松手。  

正当小满松手之际,陈迹也松了手。  

水盆从两人之间摔落,陈迹却没有去看水盆,而是看着小满。  

时间仿佛放慢了,水盆一点点坠落地面,小满的眼睛一点一点瞪大,她想要伸手去重新接住水盆,却晚了一步。  

哐当一声,水盆跌落地面,热水从盆边激荡而出,打湿了小满的布鞋。  

“呀!”小满惊呼一声,向一旁跳开。  

陈迹赶忙说道:“抱歉抱歉,是我的错。  

小满也赶忙道:“哪是您的错,是我的错。  

陈迹:“嗯”  

小满幽幽道:“怪我没长四条胳膊。  

陈迹:“…”  

他心中思忖,难道驱使饕餮的行官,真不是小满小满低头看着打湿的鞋子,委屈巴巴埋怨道:“您就别添乱了,该下人做的事就让下人做啊,您老抢着干活做什么。”  

陈迹看着小满,歉意道:“抱歉啊,只是.....你不希望自己少干点活吗”  

小满微微一怔,低声道:“您不明白的,我们这些从小被卖给人牙子的,被教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得有用。有用才会有东家把我们买走,不用被人牙子打;有用才会在东家家里讨人喜欢,不会被再次发卖给旁人。”  

陈迹默然,“有用”似乎就是小满自幼学会的生存哲学。  

他问道:“你还有可以换的鞋子吗”  

小满随意道:“当然有啦。”  

陈迹想了想又说道:“那我今天带你去张府吃顿好的,算是赔礼道歉了。”  

小满嘴角勾起,嘴里却嘟囔着:“我其实也没有那么馋.  

陈迹说道:“听说不仅有海货,还是专门冲迎仙楼请来的大厨。”  

“真的吗”小满眼睛一亮,继而略显担忧道:“公子,夫人会不会不让您去参加张府的宴席啊按规矩,您是庶子,不该去参加正宴的。”  

陈迹笑了笑:“放心,不会。”  

嘉宁三十一年,腊月十三日,午时。  

翠云巷张灯结彩,满地皆是放鞭炮后的红色碎纸花,格外鲜艳夺目。  

陈府与张府的小厮提着篮子站在门口,给小孩子发糖渍酸梅,给路过的男女老少发‘利市’。  

用红纸包着铜钱的‘利市’发出去,百姓把铜钱揣进怀中,红纸随手丢掉,整条街红纸翻飞、喜气洋洋。  

到了午时,各家各户小厮抬着贺礼赶到。  

张府正门前,一名小厮站定。有人抬了贺礼来,他便拿起礼单在门口唱名:“徽商商会王昌谷老爷,送上南海东珠六对、红珊瑚一对、翡翠如意一支…..”  

“晋商商会乔德忠老爷,送上银冬瓜二十只、弥勒金佛一排队等着送礼的队伍一听唱名,纷纷面色一变。  

有管事转身就走,一边走一边小声嘀咕:“这张拙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些,哪个官员收礼敢如此明目张胆”  

管事身旁小伙计好奇道:“掌柜的,咱不送了吗”  

管事道了声晦气:“哪能不送我是要回库房重新备一份礼!据说这位张大人有过目不忘之能,被同行笑话还是小事,若是被这位吏部左侍郎惦记上,往后怕是天天被人穿小鞋!”  

“他是吏部的,又管不到咱们...”  

“你懂个屁!”  

与张府的热闹相比,陈府稍显冷清。  

进陈府的贺礼,由梁氏招呼着低调抬入后院,与礼单一并收好,等过了今日再清点。  

虽说办今日之宴席本就是为了收礼,但陈家顾及颜面,不愿意沾上那么重的铜臭味。  

梁氏站在正堂里,她隐约听见翠云巷里传来的贺礼唱名声,又低头翻看着自家的礼单,明显寒酸许多。  

其实,送到陈府的贺礼,每一份都是普通老百姓几辈子也赚不来的,但人就怕比较,别管自己得到多少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